电源设计PCB布线的十种特性
judy -- 周三, 10/14/2020 - 14:04
电源设计PCB布线的特性如下:
1)芯片的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之间应进行去耦。去耦电容应贴近芯片安装,使去耦电容的回路面积尽可能减小。。
2)尽量加宽电源线、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电源线应布1mm以上。
3)两层板表层走多条电源信号,另一层走多条地信号,让电源和地信号像“井”字形排列,基本上不走环线。
为智能硬件开发者、创客提供有关基于英特尔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技术介绍和合作伙伴方案介绍
电源设计PCB布线的特性如下:
1)芯片的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之间应进行去耦。去耦电容应贴近芯片安装,使去耦电容的回路面积尽可能减小。。
2)尽量加宽电源线、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电源线应布1mm以上。
3)两层板表层走多条电源信号,另一层走多条地信号,让电源和地信号像“井”字形排列,基本上不走环线。
当我们对整个电路原理分析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对整个电路进行布局布线,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的思路和原则。
1、首先,我们会对结构有要求的器件进行摆放,摆放的时候根据导入的结构,连接器得注意1脚的摆放位置。
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总结,转发过来与各位工程师中的同行们分享、学习。
电子工程师必备基础知识(一)
运算放大器通过简单的外围元件,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运算放大器有好些个型号,在详细的性能参数上有几个差别,但原理和应用方法一样。
在电子线路中通常采用浪涌保护器件件来对电路进行保护,常见的几种浪涌抑制保护器件有:瞬态抑制二极管TVS、陶瓷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MOV。为大家总结了这几种常见浪涌抑制保护器件的优劣势对比,方便大家选择合适浪涌抑制保护器件:
瞬态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学习接触一门新的技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EMC也不例外。
EMC(电磁兼容)包括EMS(电磁敏感度)和EMI(电磁干扰)两部分,通常我们所说的解决EMC问题,其实就是解决电子设备对外辐射干扰,或者如何防止设备、电子元件被外界电磁波干扰的问题。
当前,随着PCB尺寸要求越来越小,器件密度要求越来越高,PCB设计的难度也就逐渐增大。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设计时间?这需要工程师们有过硬的技术知识,以及掌握一些设计技巧。
1、确定PCB的层数
电路板尺寸和布线层数需要在设计初期确定。布线层的数量以及层叠(STack-up)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印制线的布线和阻抗。
GND,指的是电线接地端的简写。代表地线或0线。
电路图上和电路板上的GND(Ground)代表地线或0线.GND就是公共端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地,但这个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是出于应用而假设的一个地,对于电源来说,它就是一个电源的负极。它与大地是不同的。有时候需要将它与大地连接,有时候也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 PCB 的 EMC 设计考虑中,首先涉及的便是层的设置;单板的层数由电源、地的层数和信号层数组成;在产品的 EMC 设计中,除了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之外,良好的 PCB 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在审核电路的时候,往往比较关注电阻的额定功率。
但是,往往会想当然的认为:因为欧姆定律,所以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P=UI=U²/R=I²R
电压确定了,功耗也就确定了。所以这两个参数相关。不少开发人员觉得,关注额定功率就可以了,电阻的额定电压是多余的参数,不需要关注。
在我们的射频电路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特殊的阻抗——50Ohm。为什么一定是50Ohm?10Ohm或者100Ohm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