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开关电源为什么要接地?
judy -- 周五, 10/23/2020 - 17:10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电磁兼容的问题常发生于高频状态下,个别问题(电压跌落与瞬时中断等)除外。高频思维,总而言之,就是器件的特性、电路的特性,在高频情况下和常规中低频 状态下是不一样的,如果仍然按照普通的控制思维来判断分析,则会走入设计的误区。
比如:
电容的高频等效特性
在网上许多关于硬件电路的经验、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像信号完整性,EMI,PS设计准会把你搞晕。别急,一切要慢慢来。
我想通过和大家探讨一些自己关于硬件电路设计方面的心得,来个“抛转引玉”,献给那些刚开始或即将开始设计硬件电路的人,让大家在“硬件电路设计”这条路上少走“弯路”。
1. 总体思路
我们都知道,在做PCB电路板设计时,如果只是普通板子,只要做好机械尺寸的精准设计即可。但是若遇到高频信号、使用到负载线或者长线之类,就要对这些线路进行特殊的处理,否则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反射、线路之间的串扰等一系列导致信号干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做电路设计,特别是做高速PCB设计的时候,务必要做好线路信号仿干扰,屏蔽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Murata MY系列UltraBK™ 4A/6A直流/直流转换器模块是微型UltraBK(称为“超级模块”)超薄高效集成电源解决方案,将4A或6A直流/直流转换器与元件结合在一起。这些完全集成的模块采用尺寸为10.5mm x 9.0mm x 2.1mm的小型薄型LGA封装,效率高达90%或90.5%。
传感器无处不在。
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家庭和工作场所、购物中心和医院;它们嵌入在智能手机中,是物联网(IoT)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传感器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个恒温器于19世纪80年代末问世,而红外传感器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出现。物联网及其对应的工业物联网(IIoT)正在将传感器的使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元器件正朝着高速低耗小体积高抗干扰性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PCB设计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阶段,当电原理图已经设计好后,根据结构要求,按照功能划分确定采用几块功能板,并确定每块功能板PCB外型尺寸、安装方式,还必须同时考虑调试、维修的方便性,以及屏蔽、散热、EMI性能等因素。
在我们与硬件工程师交流过程中,往往发现对电磁兼容基础知识的缺乏,因此在这里给大家贴上一些基本要点,供大家设计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
1. 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
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