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的三重防护(2)

这篇聊一下MOSFET的第二重防护,有源钳位(Active clamp),下图并联在GD之间的TVS2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如果是IGBT的话就是GC之间并联一颗TVS2。

1.png

有源钳位技术主要的作用是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短路关断时的保护。由于感性负载、引线、PCB走线等寄生电感(Ls)的存在,功率器件在短路关断时需要切断的电流非常大,时间又非常短,这会产生非常高的瞬时尖峰电压。该电压叠加在高压直流母线上(如:400VDC/800VDC),有可能会超过IGBT的Vce(max)(这里以IGBT为例),从而导致IGBT失效。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新能源汽车主驱的IGBT或SiC模块。

2.png

Vce(电压尖峰)= Ls(寄生电感)x di/dt = Ls x △I/Toff

从这个公式来看,要减小Vce(电压尖峰)主要有以下三个办法。

  • 减小寄生电感Ls尽量短粗的PCB走线,采用叠层母排的功率模块连接技术等,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寄生电感Ls。不过Ls始终都会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小它。

  • 减小电流的变化量△I提高电流检测环路的响应速度,使其在短路发生时能尽快地检测到短路电流,这样可以适当减小△I。通常△I取决于功率的大小,功率越大△I也就越大,所以在大功率的IGBT和MOSFET应用中,有源钳位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 增加关断时间Toff增大驱动电阻的阻值可以增加关断时间Toff。但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会增加IGBT的开关损耗,这也就降低了IGBT承载电流的能力,所以尤其在大功率的应用中,这个做法并不可取。

因此,更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有源钳位的TVS2,来抑制Vce(电压尖峰 )。原理上来说其实比较简单,如下图,当Vce的电压超过TVS的击穿电压VBR时,ITVS电流开始产生并给IGBT的栅极电容CGE充电,短时间内抬升或者保持驱动电压Vge,使关断波形放缓,Toff时间变长,从而达到降低Vce电压尖峰的目的。

3.png

下面的波形是IGBT整个短路关断过程的详解,供参考。

4.png

Littelfuse有专门针对有源钳位这一功能做了一些实验。下图是测试板和原理图。

5.png

6.png

测试结果显示TVS可以把Vce电压钳位在656V左右;如没有TVS,Vce电压可能会达到1000V以上。所以,改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7.png

这里还需要评估一下TVS的功率,避免功率太大把TVS损坏。不然IGBT是保护住了,TVS自己却牺牲了,好像有点得不偿失啊!

还记得以前聊过的,如何计算和评估TVS的功率吗?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VCL=656;Ipp=0.5A;td=2us;Ppp=656x0.5=328W@2us

查表如下图,TPSMB系列的Ppp=8.5kw@2us,远大于实际计算得到328W@2us,因此TVS在这种使用条件下是安全可靠的。(补充一下:上述Ppp计算并不严谨,但因为余量很大所以就不深究计算的过程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TVS的电流波形转换成指数波形后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计算。)

8.png

更详细的测试过程以及数据结果,可以参考Littelfuse的应用笔记:Littelfuse_Using_High_Voltage_TVS_Diodes_in_IGBT_Active_Clamp_Application_Note.pdf.pdf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ittelfuse的TPSMB系列针对用于有源钳位的高压TVS做了参数上的优化。VBR从原来的±5%收窄到现在的±3%,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的保证有源钳位发生作用时TVS钳位电压VCL的一致性,从而能更可靠地保护功率器件。

9.png

附上datasheet给大家参考:Littelfuse-TVS-TPSMB-Asymmetric-Datasheet.pdf

OK,本篇完结!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文章来源:Littelf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