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子创新网编辑部
当智能门铃因画幅局限漏拍门廊角落的快递包裹,当鱼眼监控因纵向视野缺失错过关键画面,物联网视觉设备的 “视野盲区” 正成为制约智能家居安防产业升级的隐形瓶颈。如今,这一痛点迎来破局者 —— 国内 CMOS 图像传感器(CIS)龙头思特威正式推出 SC256HIOT(2.6MP)与 SC630HIOT(6MP)两款物联网专用图像传感器新品,以创新的 1:1 画幅比例重构视野边界,叠加单帧高动态、高红外感度等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视觉应用打开 “全场景清晰成像” 的新空间。
从 “将就适配” 到 “精准匹配”:1:1 画幅破解产业老难题
在智能家居安防赛道,智能门铃、可视门锁、鱼眼全景监控已成为标配设备,但其核心部件 CIS 长期面临 “画幅与镜头不匹配” 的尴尬。传统 CIS 多采用 4:3 或 16:9 的长方形画幅,而鱼眼镜头的成像范围呈圆形 —— 这种 “方” 与 “圆” 的错位,直接导致摄像头在垂直方向出现视野盲区:智能门铃无法完整覆盖门廊从上到下的区域,可能漏拍儿童或低矮快递;鱼眼监控在楼道、庭院等场景中,纵向边缘的人物或物体常被 “裁切”,留下安全隐患。
思特威此次推出的两款新品,正是瞄准这一产业痛点,创新性采用 1:1 正方形画幅设计。这种画幅比例能精准贴合鱼眼镜头的圆形成像范围,无论是横向的楼道宽度,还是纵向的门廊高度,都能实现 “无死角” 覆盖。更关键的是,1:1 画幅并非简单的比例调整,而是思特威基于对物联网场景需求的深度洞察 ——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门铃市场规模突破 50 亿美元,可视门锁渗透率在新建住宅中已超 30%,这些场景对 “全视野成像” 的需求远高于传统监控,1:1 画幅的推出,相当于为物联网视觉设备装上了 “全景眼睛”,直接解决了下游厂商长期面临的适配难题。
不止于 “看得全”:多技术叠加筑牢性能护城河
如果说 1:1 画幅是思特威新品的 “差异化标签”,那么其背后的核心技术矩阵,则是支撑产品竞争力的 “硬实力”。两款传感器分别基于思特威成熟的 SmartClarity®-3 和 SmartClarity®-2 背照式工艺打造,再叠加 InSensor HDR™单帧高动态技术、SFCPixel® 专利技术等 “黑科技”,实现了 “看得全、看得清、看得亮” 的三重突破。
在 “看得清” 层面,InSensor HDR™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传统 Staggered HDR 模式在拍摄运动物体时,易出现拖尾和残影 —— 比如有人快速经过智能门铃时,画面可能出现 “重影”,影响人脸识别准确性。而思特威的 InSensor HDR™技术通过单帧多重增益图像融合,最高动态范围可达 87dB(SC256HIOT),不仅能消除运动拖影,还支持 DR100、DR200、DR400 三种动态范围模式切换:白天光线均匀时用 DR100 模式保证画面通透,傍晚明暗对比强烈时切换 DR400 模式,让门牌号与天空细节同时清晰,真正实现 “明暗有度”。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还能优化主控端内存占用,帮助下游厂商降低设备成本,这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级物联网市场而言,无疑是 “降本增效” 的重要助力。
在 “看得亮” 层面,SC256HIOT 的表现尤为突出。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常面临夜间暗光环境挑战,传统传感器在低照度下易出现画面噪点多、细节丢失等问题。思特威通过 SFCPixel® 专利技术与 Lightbox IR® 近红外增强技术的结合,让 SC256HIOT 的感度实现跨越式提升:520nm 可见光波段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提升约 28%,850nm、940nm 近红外波段峰值量子效率更是分别提升约 51% 和 1.6 倍,同时读取噪声低至 0.64e-。这意味着,即使在楼道灯光昏暗、夜间庭院无照明的场景下,摄像头仍能捕捉到清晰细腻的影像;更重要的是,优异的暗光成像能力可减少红外灯开启时间,直接降低设备功耗与发热 —— 对于依赖电池供电的智能门铃而言,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双分辨率布局:精准卡位物联网多元场景
物联网视觉市场的需求并非 “一刀切”,不同场景对分辨率、感度的要求差异显著。思特威此次推出 2.6MP 的 SC256HIOT 与 6MP 的 SC630HIOT,正是基于对场景需求的精准判断,实现 “高低搭配、全面覆盖”。
SC256HIOT 主打 “暗光 + 高效”,2.6MP 分辨率足以满足智能门铃、可视门锁的日常成像需求,2.9μm 大像素尺寸搭配 Lightbox IR® 技术,使其成为暗光场景的 “优选方案”—— 比如夜间楼道的人脸识别、凌晨时段的快递监控,都能依靠其高感度性能实现清晰成像。而 SC630HIOT 则聚焦 “高清 + 广域”,6MP 高分辨率可呈现更丰富的画面细节,除了适配智能门铃的近距离拍摄,还能满足庭院、车库等大范围鱼眼全景监控需求:用户通过手机 APP 查看车库画面时,不仅能看清车辆位置,还能清晰识别车牌号码,兼顾 “广视野” 与 “高细节”。
量产在即:加速物联网视觉产业升级
据思特威官方消息,SC256HIOT 与 SC630HIOT 目前已接受客户送样,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这一节点的选择,既贴合下游厂商的产品迭代周期,也与物联网视觉产业的发展节奏高度契合 —— 随着 5G、AIoT 技术的普及,物联网摄像头正从 “单纯记录” 向 “智能分析” 升级,对 CIS 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思特威新品的推出,无疑为下游厂商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核心部件选择。
从产业视角来看,思特威此次新品的发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折射出国内 CIS 企业在细分市场的 “精准卡位” 能力。过去,全球 CIS 市场长期由海外厂商主导,但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赛道,国内企业凭借对本土场景的深刻理解,正实现 “弯道超车”。思特威作为专注于高端 CIS 的供应商,此次以 1:1 画幅为切入点,叠加多技术优势,不仅解决了产业痛点,更推动物联网视觉设备向 “全场景、高性能、低功耗” 方向升级 ——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铃、鱼眼监控用上 “无死角” 的图像传感器,物联网世界的 “视觉体验”,或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