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到“感”:事件传感器引领边缘视觉AI革新 —— 解读锐思智芯 ALPIX-Maloja 的技术突破

作者:电子创新网编辑部

在传统图像传感器(如CMOS、CCD)主导的视觉感知时代中,相机通过周期性地采集完整图像帧来记录外界场景。然而,这种“快照式”采集方式存在天然的瓶颈:高冗余、延迟大、功耗高,尤其在动态检测、低功耗设备、实时响应等场景中效率不高。

事件传感器(Event-based Sensor) 正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诞生的创新路径。灵感源自生物视觉系统,事件相机不再记录图像,而是仅在像素级感知光强变化事件,并以极低的延迟和极小的数据量进行输出。这使得它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 低功耗:只在变化发生时响应,极大降低能耗;

  • 超高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μs级延迟;

  • 数据量小:仅输出变化数据,减少冗余;

  • 高动态范围(HDR):适用于复杂光照环境;

  • 原生隐私保护:不记录完整图像,避免泄露。

随着边缘计算、Always-On感知、隐私保护等应用需求快速上升,事件传感器正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电子、智慧家居、看护设备等主流市场。

据市场调研机构Yole Intelligence预测,到2030年,边缘AI视觉终端出货量将超过100亿颗,尤其是嵌入式设备、智能家居、轻量型机器人等场景,对视觉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低功耗、隐私保护与算力友好性要求。

传统图像传感器虽然成熟,但面对Always-On终端(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AI摄像头)长期在线工作的特性,其功耗瓶颈与算力需求成为制约。事件传感器因其“仅对变化响应”的独特特性,恰好成为端侧AI视觉的一种新基础设施。

ALPIX-Maloja®:锐思智芯打开事件视觉普及化之门

在这一背景下,锐思智芯(AlpsenTek) 推出其全新事件感知传感器 ALPIX-Maloja®,结合超低功耗、原生隐私保护、硬件融合架构等优势,致力于将事件相机从高端科研场景带入消费级与边缘级设备。

ALPIX-Maloja事件传感器.png

1. 全新IN-PULSE DiADC架构:从像素开始重构感知路径

ALPIX-Maloja最大亮点在于其自研的 IN-PULSE DiADC 架构。该结构创新地将光强变化感知、模数转换、信号处理融合于单个像素单元中,实现了感、存、算的局部集成。这一机制具备以下优势:

  • 提升感知精度与响应速度:在像素内部完成信号转换,缩短信号路径,抗干扰能力强;

  • 大幅降低功耗:总线传输压力减轻,系统能耗更低;

  • 更简化系统设计:无需依赖高算力平台即可完成事件识别;

  • 更适配嵌入式设备:支持如ESP32S3、STM32N6等低功耗MCU。

2. 性能参数全面对标边缘智能需求

参数

数值

分辨率

256×256

帧率

高达1000fps

像素尺寸

20μm × 20μm

动态范围

120 dB

功耗

<4mW(@1000fps)

光学格式

1/4”

该参数组合特别适用于环境光照复杂但功耗受限的边缘场景,涵盖从室内家电到移动终端。

多元应用场景,适配海量AI终端

凭借其紧凑结构和极低功耗,ALPIX-Maloja可无缝适配多类边缘视觉场景:

  • AI人机交互:在AI-PC、平板、电视等消费电子中,实现手势控制、位姿检测;

  • 智慧家电与无触控制:空调、马桶盖、智能床架等设备中实现低功耗感知与非接触交互;

  • 看护与康养设备:摔倒检测、姿态追踪,保障居家老人与病患安全;

  • 宠物与轻机器人应用:如喂食器、扫地机器人中的存在感知与运动检测;

  • 智慧交通与商业统计:如公交人流监测、零售客流统计,非侵入隐私保护。

同时,支持搭载锐思自研的事件识别算法模块,进一步释放传感器潜能。

事件感知迈入产品化拐点,ALPIX-Maloja具备颠覆潜力

相较早期事件相机以科研为主、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ALPIX-Maloja® 的推出意味着事件视觉首次实现可量产化、商品化、边缘化应用。在硬件性能、能效比与灵活性上实现三者平衡,为厂商打造差异化视觉能力提供坚实底座。

正如锐思智芯联合创始人谌黎明所言:“我们希望它能在‘从看向感’的趋势中,成为AI终端生态最具性价比的基础组件。”

结语:事件视觉的产业化新时代

随着边缘计算走向深水区,视觉感知技术也正从“看清图像”向“感知变化”演进。ALPIX-Maloja 的发布不仅代表锐思智芯在事件视觉领域的新突破,也意味着边缘AI设备正迎来一个更低功耗、更高效率、更具隐私保护能力的感知新时代。

事件传感器,不再只是未来的想象,而是如今可落地的选择。

*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否则,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