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道路上行驶的纯电动汽车(BEV)将达到2.5亿辆,届时新车销售中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60%!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场变革并不是简单的“电池代替油箱”,而是重塑未来交通和出行的新起点。
当然,处于这场变革中心的,还是汽车。对于未来汽车的形态,人们会有诸多预测和畅想,不过时至今日,其三大发展趋势——也可以称为三大转变——已经日渐清晰。
动力能源的转变
从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向更为绿色环保的电能,电气化是未来汽车的一大标志。这一“驱动力”的变化,将对原有的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且正在延伸至更广泛的出行领域,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发展。
价值重心的改变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电子设备在整车成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数据正在成为汽车的新“燃料”,在提升安全和舒适性、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功能定位的改变
从先进的导航到信息娱乐系统,再到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车轮上的“数据中心”,产生海量的数据,并与周围及云端的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汽车的功能定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当我们按照这样的愿景,仔细描绘未来汽车及交通运输业的蓝图时,不难发现,“连接”将成为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电力传输,还是数据通信,抑或是无线互联,先进的连接技术都将会重新定义未来汽车,使其不仅是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的交通工具,还将成为整个生态链的信息中枢,无缝连接用户、车企、交通管理,以及众多相关服务提供商。
有前瞻性的技术厂商,已经在为未来汽车所需的“连接技术”进行布局。比如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就利用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在汽车行业丰富的专业经验,顺应汽车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支持大功率直流充电
在汽车电气化的进程中,充电速度慢一直是个瓶颈。目前普遍采用的直流快速充电设备可提供的功率在50kW至200kW,充电一个小时可为电动汽车增加300公里的行驶里程。这个表现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似乎已经足够了,但对于长途旅行需要快速补能的用户来说还是不够快,而且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体验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解决这个痛点,开发更大功率的直流充电(HPC)技术是必由之路。为此,包括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充电接口倡议组织(CharIN)和CHAdeMO协会在内的多个行业组织,正在推动支持HPC的物理接口标准以及相关协议的制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将直流充电功率提升至500kW,并向兆瓦级迈进。 不过,更高的直流充电功率对于相关连接器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归纳起来,这些挑战将包括但不限于: 需要优化触点系统,如开发新的触点镀层,以降低接触电阻,减少由于大功率而产生的热量,同时减轻由大量连接插拔而产生的磨损,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 大功率会给整个连接路径带来更为严峻的热管理挑战,这就需要更先进的仿真和更精确的传感技术提供参考信息,以实现更智能的电源管理。 安全性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较高电压可能导致触电以及电弧放电等风险,电阻产生的热量也会导致灼伤,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连接器时予以考虑。 此外,在承载高电压、大电流的同时,如何控制好连接器的尺寸,令其具有尽可能轻巧的外形以及更好的成本效益,也是打造一个商业产品必须考量的问题。 面对上述这些大功率连接挑战,TE开发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其中,PowerTube连接器就⾮常适合于电动⼯业和商⽤⻋辆中的⼤功率应⽤,可以支持高达580A连续电流(取决于电线尺寸和温度)以及1,000V电压。
图1:PowerTube连接器
(图源:TE Connectivity)
PowerTube连接器具有IP6K9K防尘防水等级,连接器位置保证(CPA)、坚固耐用的设计以及高压联锁回路(HVIL)等安全特性,可承受发动机级振动及车用环境的考验,提供可靠、安全的连接。其还提供圆形360°屏蔽,有利于实现EMI保护。 该系列连接器的接头采用可扩展和模块化设计,有180°或90°方向可供选择,每个连接器至多可提供3位,支持35mm2至150mm2之间的多种线径。其改进的圆形设计简化了电缆布线和连接器组装,进一步提升了现场操作的便利性。 总之,在实现汽车电气化,向更大功率系统迈进的旅程上,PowerTube连接器绝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旅伴”。
图2:PowerTube连接器特性
(图源:TE Connectivity)
赋能汽车以太网
上文提到,汽车的智能化让“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有分析显示,无人驾驶汽车每天可以产生超过4TB的数据,如此巨大的数据量不仅会对车载高性能计算和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车载网络(IVN)也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汽车中越来越多的ECU、传感器,以及越来越大的数据带宽需求,传统的车载网络协议(如CAN、FlexRay、MOST和LIN协议等)愈发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进入21世纪之后,开发者开始探索将可信的以太网协议引入汽车应用的可行性。2016年,IEEE 802.3bw中发布了第一个汽车以太网标准100BASE-T1,意味着支持更大数据吞吐量、能够有效简化车载网络系统架构和布线复杂性、且满足安全可靠性要求的汽车以太网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图3:汽车以太网与其他车载网络协议比较
(图源:TE Connectivity)
今天,汽车以太网技术仍处于快速演进之中,单对以太网(SPE)技术的出现,以及伴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区域化控制而发展出的10BASE-T1S标准,都在为汽车以太网技术的最终规模化商用铺平道路。 伴随着汽车以太网的发展,相关连接技术也是亦步亦趋,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TE的MATEnet汽车以太网连接器,符合IEEE 100BASE-T1和1000BASE-T1标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Gbps,采用优化的替代技术更是可以实现6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恶劣的汽车环境,MATEnet连接器采用NanoMQS端子系统,提供了出色的汽车级稳健性。
图4:MATEnet汽车以太网连接器
(图源:TE Connectivity)
在灵活性方面,MATEnet汽车以太网连接器具有多达10个脚位以及垂直和直角安装,兼容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并且提供适合汽车连接性构建模块的模块化可扩展解决方案,可以为各类汽车以太网应用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适用于车载网络、ADAS和360°环视摄像头等各类车载应用。
实现车用5G互联
未来汽车功能定位的改变,决定了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未来庞大的智能交通体系中的一个数据节点。车联网(V2X)技术应运而生,它使得汽车能够与其他汽车、路边的智能交通设施、携带智能手机的行人等进行沟通,确保更高级别自动化驾驶的安全性,也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娱乐服务,或者扩展出车队管理、远程物流监控等新的商业模式。
图5:V2X车联网的应用场景
(图源:TE Connectivity)
想要实现车联网,让汽车内部与外部的数据通信和交互,自然需要无线连接技术的加持。而5G的持续进步,正好可以为未来的车载无线互联铺平道路。相较于基于IEEE 802.11p的竞争性DSRC技术,基于5G的C-V2X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有望成为未来构建车联网的首选技术。 天线是实现5G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应用在汽车中的5G天线,又要受到耐用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诸多条件的约束。 TE / Laird的外置5G Phantom天线就是汽车5G互联的理想选择。该系列天线覆盖617MHz至7125MHz或698MHz至7125MHz频段,可在无需固定接地平面的情况下提供全球蜂窝覆盖,即使对于需要600MHz较低频段的区域也可适用,平均效率超过95%。
图6:TE / Laird外置5G Phantom天线
(图源:TE Connectivity)
由于采用直接安装的螺纹螺柱设计并集成N母头连接器,因此5G Phantom天线可实现防篡改安装,确保安全性。直接同轴连接使得该天线即使在较高频率下也能提供一致的性能,避免了其他安装方法容易造成的性能损失。 5G Phantom天线外形紧凑,具有IP67的防护等级,可提供高达8.0 dBi的增益,且各个辐射方向上的性能十分均匀一致,可有效减少信号丢失的几率。应该说,其为了支持汽车5G应用,在各方面的考虑都非常周全。
图7:5G Phantom天线电气特性
(图源:TE Connectivity)
本文小结
未来汽车什么样?随着汽车科技的进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的汽车进化大趋势,也对相关的大功率传输、数据通信和5G互联等连接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好消息是,应对这些挑战,TE等实力技术厂商已经给出了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它们不仅可以为创新的汽车应用提供可靠而高性能的电气连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连接”未来的技术捷径,让更多今天的创想得以在明天实现。 本文转载自:贸泽电子